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结构加固改造丨建筑安全检测鉴定相关疑问解答

结构加固改造丨建筑安全检测鉴定相关疑问解答

2025/07/188
在建筑加固改造的复杂工程中,难题总是接踵而至。今天,我们聚焦建筑安全检测鉴定领域,为大家答疑解惑,也期待各位在评论区畅所欲言,一同深入探讨。

Q
怎么鉴定裂缝的危险性?
A

首先要看结构形式,判断裂缝所在部位是否为承重构件,单纯从图片看不太清楚,需要进行现场检测来判断房屋整体有无大的变化。对于裂缝危险性鉴定可以参考《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中5.4.3条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的相关要求:

5.4.3混凝土结构构件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应评定为危险点:

1.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力与其作用效应的比值,主要构件不满足式5.4.3-1的要求,一般构件不满足式5.4.3-2的要求:

图片

2.梁、板产生超过 L /150的挠度,且受拉区的裂缝宽度大于1.0mm;或梁板受力主筋处产生横向水平裂缝或斜裂缝,缝宽大于0.5mm,板产生宽度大于1.0mm的受拉裂缝;

3.简支梁、连续梁跨中或中间支座受拉区产生竖向裂缝,其一侧向上或向下延伸达梁高的2/3以上,且缝宽大于1.0mm,或在支座附近出现剪切斜裂缝;

4.梁、板主筋的钢筋截面锈损率超过15%,或混凝土保护层因钢筋锈蚀而严重脱落、露筋;

5.预应力梁、板产生坚向通长裂缝,或端部混凝土松散露筋,或预制板底部出现横向断裂缝或明显下挠变形;

6.现浇板面周边产生裂缝,或板底产生交叉裂缝;

7.压弯构件保护层剥落,主筋多处外露锈蚀:端节点连接松动,且伴有明显的裂缝;柱因受压产生竖向裂缝,保护层剥落,主筋外露锈蚀:或一侧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1.0mm,另一侧混凝土被压碎,主筋外露锈蚀;

8.柱或墙产生相对于房屋整体的倾斜、位移,其倾斜率超过10%,或其侧向位移量大于 h /300;

9.构件混凝土有效截面削弱达15%以上,或受力主筋截断超过10%;柱、墙因主筋锈蚀已导致混凝土保护层严重脱落,或受压区混凝土出现压碎迹象;

10.钢筋混凝土墙中部产生斜裂缝;

11.屋架产生大于/200的挠度,且下弦产生横断裂缝,缝宽大于1.0mm;

12.屋架的支撑系统失效导致倾斜,其倾斜率大于20%;

13.梁、板有效搁置长度小于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值的70%;

14.悬挑构件受拉区的裂缝宽度大于0.5mm。


Q
局部鉴定时也需要考虑安全性和抗震性鉴定?
A

结合《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中4.1的规定,既有建筑的安全性鉴定,应按构件、子系统和鉴定系统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划分为四个安全性等级。各层次的评级标准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层次

鉴定对象

等级

分级标准

处理要求

构件的鉴定项目

au

安全性符合本规范及现行规范与标准的要求,且能正常工作

不必采取措施

bu

安全性略低于本规范对au级的规定,尚不显著影响正常工作

仅需采取维护措施

cu

使用性略低于本规范对au级的规定,尚不显著影响正常工作

应采取措施

du

使用性不符合本规范对au级的

规定,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

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子系统或其子项的鉴定项目

Au

安全性符合本规范及现行规范与标准的要求,且整体工作正常

可能有个别一般构件应采取措施

Bu

安全性略低于本规范对Au级的规定,尚不明显影响整体工作

可能有极少数般构件应采取措施

Cu

安全性不符合本规范对Au级的规定,已影响整体工作

应采取措施,且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Du

安全性极不符合本规范对Au级的规定,已严重影响整体工作

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鉴定单元

Asu

安全性符合本规范及现行规范与标准的要求,且系统工作正常

可能有极少数一般构件应采取措施

Bsu

安全性略低于本规范对Asu级的要求,尚不明显影响系统工作

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应采取措施

Csu

安全性不符合本标准对Asu级的规定,已影响系统工作

应采取措施,且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Dsu

安全性极不符合本规范对Asu级的要求,已严重影响系统工作

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当仅对既有建筑的局部进行安全性鉴定时,应根据结构体系的构成情况和实际需要,仅进行至某一层次。而对于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主要是对主体结构抗震能力验算。

其次,还需要分析局部结构对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作用大小,当前规范仍未有统一的结论,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Q
对于没有图纸的建筑,做鉴定时候会对混凝土梁顶面钢筋有要求吗?
A


有要求混凝土梁作为受弯构件,在受压区布置钢筋可以使可以抑制裂缝的发展,从而延缓或避免混凝土的破坏。此外,受压区钢筋还能够增加构件的刚度和强度,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条中提到对钢筋的有关规定:

1.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

2.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0/5,10 为梁的计算跨度。

3.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经过详细分析与解读可以发现,鉴定建筑裂缝的危险性,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既要从整体出发,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判断裂缝是否处于承重构件,又要着眼细节,关注梁、板挠度,以及裂缝的具体位置、宽度等关键指标,通过多维度信息进行综合研判。

对建筑物进行局部鉴定时,必须严格遵循《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按照构件、子系统和鉴定系统三个层次开展安全性鉴定评价。而局部抗震鉴定,重点在于对主体结构抗震能力进行验算,由于建筑情况千差万别,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情形灵活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面对没有图纸的建筑,鉴定工作也绝非无章可循。我们依然能够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钢筋的相关规定,开展严谨细致的检测工作,确保鉴定结果科学可靠。




分享到:
隐私协议
×

平台信息提交-隐私协议

· 隐私政策

暂无内容